资讯内容 Content

【CIT2016】APCTO:慢性完全闭塞介入治疗 流程图介绍、应用及评价
 编辑:国际循环网 时间:2016/3/28 10:11:46    加入收藏
 标签:  关键字:CIT2016 

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 钱杰

  在今日CIT 2016的“学术专题研讨会  APCTO Club at CIT”专场,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钱杰教授以病例为例,介绍了如何按照流程图使用IVUS完成慢性完全闭塞介入治疗。

  最近十年,慢性完全闭塞病变(CTO)介入治疗取得很大进展,包括逆向技术的创立、发展和完善,包括各种新型CTO导丝的研制成功和普及,还有其他新器械如cross-boss及sting-gray,以及越来越精细的单腔、双腔、附带球囊微导管的研制成功和广泛应用,MDCT和IVUS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CTO的介入治疗中。但是,CTO仍是介入治疗的最后堡垒。

  不同水平的医院、不同水平的医生,CTO手术成功率差别巨大,即便是有一定CTO经验的医生,其成功率也可以从50%到90%,其主要原因包括如下几方面:①CTO高水平介入医生数量不足,②各种新器械、技术普及地区、医院差异大,③CTO介入治疗花费相对高,尤其是复合使用IVUS及各种新器械,④复杂CTO介入治疗风险相对高。针对上述困难,欧洲和美国先后成立CTO俱乐部,集中高水平CTO专家,总结他们的经验,提出指南性的流程图,收集典型病例,利用网站,每年定期举行多次研讨会,以便在尽量短的时间内,提高更多介入医生的CTO诊治水平。

  2015年在日本著名CTO专家Etsuo Tsuchikane医生倡议下,成立了亚太CTO俱乐部。并已经建立了符合亚太医生需求的CTO诊治流程图、开放了网站,并开始注册研究。流程图具体内容可以上网查阅(www.apcto.club)。 本次CIT会议上,很多CTO专家会参加APCTO 专场,进一步探讨如何利用流程图帮助各种水平的介入医生更好认识CTO病变,针对不同特点、不同难度的CTO病变,如何选择合适治疗策略及器械,并通过对一些典型病例的讨论,进一步增加介入医生对如何使用流程图指导CTO治疗的认识,同时,也欢迎所有与会者对流程图提建议,使之更完善,更加适合实际需要。

注册
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国际循环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 发表评论需登陆

点击排行 Top Hits

相关幻灯

相关视频

 
关于本站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站长邮箱 | 友情链接 | 版权申明

国际循环 版权所有  2008-2025 icirculation.com  All Rights Reserved